搜索

关闭

✕
  • 首页
  • 本院概况
    • 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联系我们
  • 研究队伍
    • 院士
    • 教授/研究员
    • 青年研究员
    • 副教授/副研究员
    • 青年副研究员
    • 平台支撑
    • 双聘教授
    • 荣休教职工
  • 科学研究
    • 研究工作简介
    • 最新论文
    • 历年发表论文
    • 学术交流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党团建设
    • 组织结构
    • 工作动态
  • 技术平台
    • 平台简介
    • 仪器平台
    • 实验室安全
    • 规章制度
    • 网上预约
  • 人才培养
    • 招生信息
    • 导师简介
    • 入学和毕业学生
    • 学生活动
    • 博士后信息
  • 科普信息
    • 科普信息
人才招聘 招生信息 平台预约 关注我们 搜索 英文版
  • 首页
  • 本院概况
    • 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联系我们
  • 研究队伍
    • 院士
    • 教授/研究员
    • 青年研究员
    • 副教授/副研究员
    • 青年副研究员
    • 平台支撑
    • 双聘教授
    • 荣休教职工
  • 科学研究
    • 研究工作简介
    • 最新论文
    • 历年发表论文
    • 学术交流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党团建设
    • 组织结构
    • 工作动态
  • 技术平台
    • 平台简介
    • 仪器平台
    • 实验室安全
    • 规章制度
    • 网上预约
  • 人才培养
    • 招生信息
    • 导师简介
    • 入学和毕业学生
    • 学生活动
    • 博士后信息
  • 科普信息
    • 科普信息
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
  • 焦点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人才招聘

09

2025-09
韩清见团队揭示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的神经环路机制

24

2025-08
郑平团队发现外周血皮质酮参与场景唤起成瘾记忆的新机制

26

2025-07
柳申滨团队揭示针刺对胃功能调控的神经解剖学机制并推动临床转化研究

25

2025-07
解云礼团队揭示调控海马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

23

2025-07
王菲菲/马兰课题组揭示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应激适应的分子调控机制

04

2025-07
张玉秋团队揭示感觉运动皮层调控慢性疼痛和运动控制的特异性神经元亚群及其环路机制

08

2025-06
张嘉漪团队Science新成果:新一代视觉假体助力盲人视觉重建

人的眼睛可以感知在400-780纳米波长范围的电磁波(即可见光),这部分信息约占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80%。对于视网膜光感受器损伤的失明患者,由于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退化而无法把可见光转换为神经信号传入大脑,因此患者几乎看不见,感觉处于黑暗之中。如何有效帮助这部分患者重获视觉,是生命医学的重大挑战。近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嘉漪/颜彪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周鹏/王水源团队、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团队以《碲纳米线视网膜假体增强盲鼠视觉》(“Tellurium Nanowire Retinal Nanoprosthesis Improves Vision in Models of Blindness”)为题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u2987)。Science杂志同期为这一重要进展发表题为《纳米线替代失去的视网膜细胞,碲纳米线网络可为人工视觉开辟新途径》(“Nanowires replace lost retinal cells —Telli

14

2025-02
Science主刊发文:刘星、马兰团队发现跨脑半球神经连接介导负性情绪和相关记忆形成

25

2024-12
许智祥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糖基转移酶Ugt35b调控果蝇脂质代谢和衰老的机制

联系方式

  • 地址:上海市东安路131号科研二号楼B栋(200032)

  • 电话:021-54237641

  • 脑科学研究院邀您建言献策,建言献策邮箱:iobs_commun@fudan.edu.cn

友情链接

快速通道

公共技术平台网上预约

公众号

  •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 FDU脑海研航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