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头脑枫暴”导师沙龙举办“导师巴林特小组”主题活动

  2022年11月16日中午,由上海医学院“头脑枫暴”科研育人工作室和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头脑枫暴”导师沙龙系列活动之“导师巴林特小组”交流活动在枫林校区举办。沙龙特别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医师、巴林特小组活动专家陈华作为指导嘉宾。科研育人工作室负责人罗赟星、脑科学研究院导师和辅导员近20人到场参加。

  陈华老师首先对巴林特小组活动作了简要介绍。巴林特小组最初是一种聚焦于医患关系的案例小组讨论,后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巴林特小组已经应用于各种关系领域,例如:在司法界、教育界领域针对人际关系问题开展工作。在巴林特小组活动中,成员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事件)的倾听、对具体事件细节的提问、自由联想、融入不同角色讨论等方法,为提供案例(事件)的当事人提供不同的视角,帮助当事人理解其当前所处的困境,获得他人的包容和赋能,缓和在生活中或工作中发生的人际关系冲突,提高成员的共情能力、沟通能力等,舒缓心理压力。

  在第一场体验性的巴林特小组活动中大家围坐一圈,通过案例邀请,案例报告人陈述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该案例的主要内容是导师和学生就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处理办法产生了分歧。案例报告人的困惑是,对于此类分歧是应该坚持原则还是适当退让,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团队建设。陈述完毕后,其他组员们围绕案例向案例报告人进行询问,进一步挖掘事实内容。随后,案例报告人退出巴林特小组的圈子,暂时在圈外聆听其他导师们的各抒己见,大家以第一人称“我”进行陈述,聚焦案例中的角色,分别从导师和学生的角色出发,对案主和角色的做法谈论自己的感受、思考、想象,不做评价,不提建议,不提供标准答案。通过大家的积极讨论,每一位组员都发现在不同的角色中,感受的不同,其他人对同样问题有不同的视角。在讨论接近尾声时,组长邀请案例报告人回到圈内,和组员们一起分享自己在圈外听到大家讨论时的各种感受。最后陈老师做简单总结,感谢大家的分享。

  在首次体验了巴林特小组活动后,导师们纷纷表示巴林特小组活动很有意义,收获不小,发现了不同的视角,拓展了自己的认知“茧房”,并进行了一次自我剖析,发现了在日常工作沟通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将会进一步换位思考,这非常有利于促进形成良好的导学关系。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明道楼 邮编:200032 电话:021-5423764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