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走进湖湘仰先贤,传承红色勇担当——脑科学研究院党委赴湖南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提升对教职工思想政治的引领力,强化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意识,2024年7月17日至20日,脑科学研究院教师实践团在党委书记陈靖民的带领下,赴湖南省长沙市、衡阳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中,厚植家国情怀,坚持立德树人,践行使命担当。


【红色摇篮,第一师范】

抵达长沙后,实践团首先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前身为长沙城南书院,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也是理想与信念的摇篮,曾经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等一大批杰出的革命先驱和教育家。毛泽东同志在此求学、工作了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大量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徐特立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教师们依次参观了纪念馆的各个展厅,听取了《读报告 悟思想 续传统 育新人》报告,切身感悟一代伟人及革命前辈们探求人生真理,自觉投身革命事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和丰功伟绩。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

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拥有千年学术积淀,集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一大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革命足迹。青年毛泽东曾数次寓居书院的“半学斋”,深受实事求是学风熏陶。在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上,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一传统命题进行了提升改造,并以此为思想武器,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践团一行漫步在古典雅致的书院中,不仅领略了千年学府的人文魅力,也感受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想内涵,更坚定了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道一风同,百年湘雅】

为学习了解湘雅悠久的办院办学历史和发展之路,实践团前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调研考察。在院长办公室郭峰主任陪同下,教师们参观了湘雅红楼建筑群和文化长廊,通过一系列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体会到湘雅的辉煌成就、红楼的百年沧桑,湖南现代医学发展的波澜壮阔。

上医与湘雅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合作情谊,脑院与湘雅相关学科也有着良好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基础。陈靖民在调研中指出,上医和湘雅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颜福庆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携手共进,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千秋家国照“横塘”】

 坐落于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内的“清水塘22号”,既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第一个家,也是工人运动的策源地。1921年10月,毛泽东和何叔衡成立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继而在1922年5月前后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区委机关设在长沙老城区的东北郊的一幢私宅。这里农舍简朴,环境清幽,毛泽东在赠杨开慧《贺新郎·别友》的词中,写道“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其中“横塘”,即清水塘。

清水塘不仅承载着一段红色历史,还见证了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情操,在参观学习中,教师们无不为优秀中国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和侠骨柔情所感动。

从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到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馆,伴随着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解说,教师们深入了解了中共长沙百年光辉历程,切身感悟先辈们崇高的革命情怀、胸襟气度和伟大人格。



【稻花香里思耕耘】

中华民族稻作文化悠久灿烂,为深入了解杂交水稻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农耕的悠久历史以及袁隆平先生等科研人员在水稻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怀着敬仰之心,实践团在长沙的最后一站来到隆平水稻博物馆参观学习。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始终把服务祖国和人民作为宗旨,始终牢记的是解决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吃饱肚子的问题。步入馆厅,“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两列大字跃入眼帘,映入脑海,这是袁隆平生前经常说的一句话。“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首要条件是得下田。怕下田、怕吃苦,我就不接收。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电脑、书本里种不出水稻。”袁隆平曾说。斯人已逝,但“种子精神”长存,激励着每一个人。作为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必须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湘南学联问初心】

离开长沙,实践团奔赴衡阳,继续追寻红色印迹。湘南学联旧址便是教师们到访的第一站,“浮桥公所”曾是它的名字。它是五四运动时期全国2000多所学联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地方性青年知识分子爱国革命运动基地,也是湘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

从1919年6月创建至1927年5月“沁日事变”结束,“湘南学联”虽只有短短8年,但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量骨干人才。毛泽东曾四次来衡阳指导革命活动,并两次在此居住,陶铸、黄克诚、江华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这里走出;这里还锻造了邓中夏、蒋先云、毛泽建等上百名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青瓦屋面,杉木板墙,雕花门窗,在旧址的静谧中大家倾听着历史回响,体悟先辈忧国忧民、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和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境界。


【英烈应慰当今殊】

衡阳是一座印证了历史、经历了战争洗礼的古城,是抗日战争中作出剧烈牺牲和巨大贡献的城市,是中国唯一命名的抗战纪念城。衡阳军民以英勇卫国,拼死杀敌的爱国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写下了最悲壮的一页。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为缅怀那些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英烈们,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教师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先后参观了陆家新屋衡阳保卫战纪念馆和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陈列室。在实地实景中,深切感受中国人视死如归的不屈与坚决,领悟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共御外侮、忠勇卫国的爱国精神。

    

陆家新屋南向墙面的满目沧夷,周恩来在南岳游干班视察期间所作《中日战争之政略与战略问题》的演讲录音,学员们使用过的行军锅……一一还原了那段艰难的烽火岁月,历史的一幕慕如同电影般呈现。今天,新时代新征程,要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决不能忘记了抗战先烈的流血牺牲,更要从红色精神血脉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奋进。


【结束语】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到湖南调研考察,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体现了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通过本次湖南之行,教师们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一致表示要不断学思践悟,把此次社会实践考察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教书育人主责主业,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贡献力量。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明道楼 邮编:200032 电话:021-5423764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