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脑院与复旦分子病毒团队合作建立先天性寨卡病毒感染的成年后遗症研究模型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一种蚊媒传播病毒,胚胎期感染寨卡病毒后的人类婴儿会呈现出包括小头症、颅内钙化、黄斑萎缩在内的先天性畸形。寨卡病毒感染于2015年在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集中爆发,并在2016年奥运会期间引起了普遍关注。由于爆发时间较近,目前对胚胎期感染寨卡病毒婴儿的预后以及成年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仍不清楚。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的张嘉漪课题组和复旦大学分子病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陆路、姜世勃课题组合作,成功建立了先天性寨卡病毒感染的成年后遗症研究模型,6月20日发表于eBioMedicine杂志。
       此前,许多研究小组虽然成功地建立了ZIKV感染相关的小鼠模型,但胚胎存活率较低,且很多小鼠在出生以后很快死亡,很难开展寨卡感染的预后研究。张嘉漪课题组的崔利园、陈儿同学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邹鹏博士通过羊膜腔内注射寨卡病毒,成功使感染寨卡病毒后的小鼠顺利出生并长到成年。这些小鼠在成年后尿液中检测不到病毒RNA,表明成年后小鼠的病毒已被免疫系统清除。在解剖学方面,microCT结果显示小鼠的皮层、海马和小脑等脑区存在局部钙化现象,这与临床上观察到的症状相符,同时小鼠的视网膜和视觉中枢投射发生显著缺陷。在行为学方面,这些小鼠表现出了运动协调性下降和视觉系统缺陷等明显症状,但焦虑水平等情绪方面的表现正常。这些研究结果为寨卡病毒感染的成年后遗症提供了信息,并为开发抗ZIKV治疗的预后评估系统提供了可能,同时可用于筛选和鉴定候选药物。得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的Pei-Yong Shi教授在同期为该文章写了专题评论,认为该模型填补了寨卡感染的成年后遗症研究的缺口。
       脑科学研究院的崔利园、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邹鹏博士和脑科学研究院的陈儿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的张嘉漪、复旦大学分子病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陆路、姜世勃为共同通讯作者。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专项等项目的资助。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明道楼 邮编:200032 电话:021-5423764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