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一琳
青年研究员
脑科学研究院PI
研究方向
神经微环路的发育及功能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东安路131号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治道楼1003室(200032)
电话: 021-54237136 Email: taiyilin@fudan.edu.cn
邰一琳,脑科学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神经微环路的发育与功能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生命科学专业学士学位。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9月加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担任青年研究员,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要从事神经信息传递及神经微环路的发育和功能研究,研究工作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n,Science Advances,PNAS,Cell Reports,Neuroscience Bulletin,Genes and Development和J Neuosci 等杂志。
研究方向
神经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和可塑性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得以维持的核心基础。多样性确保了神经网络能够处理复杂多变的环境信息,而可塑性不仅赋予了个体学习的能力,也确保了神经系统能够在面对外界扰动或内部变化时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理解其背后的分子机制、细胞过程以及环路构筑原理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高级认知功能和复杂行为的产生,还能为发育性脑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关键线索。课题组以啮齿类动物为模式生物,聚焦于抑制性神经元与兴奋性神经元之间形成微环路的分子机制和稳态调控机制,通过在体基因编辑筛选平台的建立,结合小鼠遗传工具的使用、以及组织学、电生理、行为学和疾病模型的建立,揭示神经微环路构筑的发育机制,明确不同微环路构筑在生理状态下的功能和疾病状态下的改变,并结合临床,从新的切入点寻找靶点,为发育性脑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理论。
招生专业
神经生物学
代表性文章
1. Zhao R#, Ren BH#, Xiao YJ#, Tian JF, Zou Y, Wei JF, Qi YQ, Hu AK, Xie XX, Huang ZJ, Shu YS*, He M*, Lu JT*, Tai YL* (2024). Axo-axonic synaptic input drives homeostatic plasticity by tuning the axon initial segment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Science Advances, 10(31):eadk4331
2. Qi YQ#, Zhao R#, Tian JF, Lu JT, He M*, Tai YL* (2024). Specific and Plastic: Chandelier Cell-to-Axon Initial Segment Connections in Shaping Functional Cortical Network. Neuroscience Bulletin, 40(11):1774-1788
3. Hu AK, Zhao R, Ren BH, Li Y*, Lu JT*, Tai YL* (2023). Projection-Specific Heterogeneity of the Axon Initial Segment of Pyramidal Neurons in the Prelimbic Cortex. Neuroscience Bulletin, 39(7):1050-1068
4. Tai YL#, Gallo NB#, Wang MH, Yu JR, Van Aelst L*(2019). Axo-axonic innervation of neocortical pyramidal neurons by GABAergic chandelier cells requires ankyring-associated L1CAM. Neuron, 102(2): 358-372
5. Tai YL, Janas JA, Wang CL, Van Aelst L*(2014). Regulation of chandelier cartridge and bouton development via DOCK7-mediated ErbB4 activation. Cell Rep, 6(2): 254-2633